中央音乐学院 当前位置:中央音乐学院 > 正文

以新作品作答新时代文艺之问—— “礼赞新时代”中央音乐学院原创交响音乐会在歌剧音乐厅举行

  • 浏览次数:97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20231023日晚,中央音乐学院创作中心在学校歌剧音乐厅举行了“以人民为中心”专场音乐会,这是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的重要演出。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指挥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表演了12部交响作品,其中包括9位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及央音人工智能作曲系统创作的作品。这次音乐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艺创作迈向新高度,通过新作品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响应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音乐会的曲目创意安排体现了中央音乐学院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创作要求的积极贯彻落实。通过这次音乐会,学校展现了对新时代精神气象的关注和回应,为奋进新征程、创造新辉煌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次音乐会上演的12部作品是近两年来众多原创作品中的精选。作曲家们在创作上力图实现人民性、时代性、历史性、创新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已经经受了舞台的多次检验,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音乐会上半场上演了5部作品,包括央音人工智能作曲系统创作的《序曲》、常平的《万里河山》、李小兵的《美丽中国》(作词:叶旭全)、郭文景的《众志成城》、王丹红的《山水欢歌》、张帅的管弦乐队与合唱《云帆远航》。

音乐会的开场曲是由央音AI作曲系统创作的现代感十足的管弦乐《序曲》,充分展现了创新和时代精神。乐曲以低音铜管组乐器的纯五度号角音调和高音铜管木管乐器的对答开篇,仿佛是太阳从地平线升起,随后强劲有力的铜管乐器和宽广的弦乐群交替出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急促的音乐流、不规则的节奏和主题的变换中,AI作曲系统描绘了新时代的活力与变化。正如俞峰所说,在开演前的介绍中,“AI作曲系统创作的《序曲》预示着我们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展望美好的未来。”



紧接着上演的还有选自《礼赞新时代》组曲之二的第一篇章“江山壮丽”中的《万里河山》和《美丽中国》,以及第二篇章“人民豪迈”中的《众志成城》和《山水欢歌》,以及第三篇章“前程远大”中的《云帆远航》,共5部交响作品。

 

在第一篇章“江山壮丽”中,作曲家通过复杂的交响乐技法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壮丽的河山和人民豪迈奋发的精神面貌。常平的《万里河山》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表达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前行、创造辉煌的决心;李小兵作曲、叶旭全作词的《美丽中国》则通过欢快的音调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并表达了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共同心声。




第二篇章“人民的壮丽”展现了中国人民坚定乐观、团结奋进、勇于面对艰难困苦的壮丽情怀。郭文景的作品《众志成城》用劳动号子和豪迈的大型舞蹈表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和豪爽的气概。王丹红的作品《山水欢歌》以少数民族的音调描绘了十八洞村在新时代中国脱贫致富、走向幸福生活的历程,作品具有鲜明的舞蹈风格,是人民群众内心流淌出的幸福之歌。


  

第三篇章“前途无量”中,张帅的作品《云帆远航》采用管弦乐队和合唱形式,回顾百年历史的长河,赞颂未来,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进取的伟大历程。


  

如果说上半场的作品主要表达了中国人民奋斗的志向、创造力和发展成果,那么下半场的作品更侧重展示中华历史的美丽、山河的壮丽和文化的魅力,体现了当代作曲家对历史与现实、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多个方面的深入思考和关注,以及对奋进新时代的坚定信念。

 

下半场的前三首作品是具有现代风格的交响乐。首先是贾国平创作的《万古江河》(2023年),使用了古筝、竖琴和交响乐队,这是一种古今交融的创新方式,展现了新时代作曲家不断创新和积极探索我们民族音乐的新语言风格。音乐开始时,古筝演奏家苏畅和竖琴演奏家杜鹃交替演奏,描绘出涓涓细流的特点,高音弦乐模仿雪山闪烁的银光,低音乐器的持续轰鸣让人联想到广袤而坚实的大地。音乐从静谧到动态不断增加复调织体的厚度、乐队的色彩、复合性的节奏和律动。同时,两个独奏乐器长时间的坚持暗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作曲家表示,河流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光。万古奔流的江河滋养了不同地域人类古代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作品意在展现一条绚烂多彩、变幻莫测的时间之河和历史之河。从涓涓细流到经历暗礁、险滩和风暴,作曲家希望通过河流隐喻人类文明发展的艰辛历程。

  


  

叶小纲的《银杏的离去》是今年作曲家最新修订的作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关怀和担忧,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家园的炽热情感。作曲家曾表示:“银杏树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也是中国的国树,中国是银杏的唯一故乡,这正是我创作这首作品的初衷。在当今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社会中,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这首作品的初衷是再次唤起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与热爱。”“这部作品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乐队开篇以微妙变化的音色,塑造了金秋十月阳光下银杏树的绝美景象,中段则通过令人熟悉的旋律和连续变化的调性,带领听众体验作曲家思想与情感的千变万化。

 

郝维亚为女声合唱与管弦乐队创作的《你在我们的歌声里》,分为山林中的风、山林中的蝉、山林中的歌三个部分,采用女声合唱与管弦乐“模仿”古老的侗族大歌的多声部唱法,以拟声词代替侗族大歌的歌词,生动地描绘了初夏时节,侗族人在梯田中劳作歌唱的动人场景。


  

郭小虎的合唱与管弦乐队作品《壮美延安》是2020年第二届10·15艺术节“新时代新民歌”项目中的精品之一,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群众喜爱的作品。张帅的《雪花》(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曲)则通过冬奥会传播到了全球各地。




 最后两首作品选自献礼二十大的电视政论片《领航》中的两首作品。首先是郭小虎创作的电视片主题曲——交响合唱《今朝》,全景式地展示了祖国各条战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不断提升的壮丽图景。接着是常平的《领航奋进》,取自作曲家为政论片《领航》创作的旋律,作品以深沉的情感力量、精巧的艺术手段来抒发正能量,力求在追求艺术的前沿性与观众的审美接受度之间取得高度的平衡。。  


 

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发展的时代之问,针对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俞峰在导聆最后两首作品时强调,中央音乐学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为新时代放歌,不断努力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歌颂祖国歌颂党的先进文化。他介绍了今年暑期带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团队出访欧洲,与国际知名的乐谱出版社——维也纳环球出版社签约,今年的12月,学校还将去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上演“三个面向”创作的新作品。相信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鼓舞下,作曲家一定不断守正创新,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代表当代中国作曲家水平、体现中国精神的“高峰”音乐作品。

 



音乐会在观众的喝彩与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俞峰校长邀请5位到场的作曲家贾国平、郝维亚、李小兵、常平、张帅上台与观众见面致谢。


0.185736s